专业发展历史沿革与成就:常州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成立于1980年,是常州工学院2000年升本后第一批获批的本科专业之一。迄今已有38年的办学历史,工商管理专业是国家教委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吸收以往的办学经验,努力构建专业优势,2005年12月被评为校特色专业,校品牌专业建设点,2009年9月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2013年被列为学校 “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学院建有经济管理中心实验室,常州市物流装备与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ERP模拟实验室、企业经营电子沙盘模拟实验室、“科学工作能力提升中心(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院校)。依托“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企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常州市社会科学院数据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州市创新创业与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常州市中小企业研究院”、“常州本土化总裁培训基地”等科研平台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经管类学科和专业资源优势,多方位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学院承接了大量政府外包服务项目,如常州市民营企业家“百千万工程”培训、常州市会计代理机构负责人培训、新疆地区乌苏市和额敏县各类专题干部培训班;为中国人寿保险、常柴股份、天马集团、千红药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定制化管理培训,为本土中小企业举办多期常州市本土化总裁班;与南京理工大学、华球国际等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联合开展MBA、ACCA、CMA等教育培训项目。
工商管理专业(成教)开设年份始于2004年,以专升本、高起点层次为主,办学形式以函授为主,兼顾业余、脱产形式。函授班采用2.5年,招生生源较为丰富,地区来源多元化,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毕业生毕业后知识、能力均有大幅度提高,企业满意度高。目前在校生为1019人,累计毕业生数为1064人,当年招生人数为701人。
定位与目标:以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将学生获得成功的手段、能力、和成功的心智作为主要目标,全面落实“一生一策的”实施方案,突出师生共同成长与全面发展。贯彻“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创造力,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成才的各种积极因素,将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对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一技之长。
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以社会微观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人类经济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普遍规律、一般方法和技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决策能力;二是综合性,注重管理学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专业特色与亮点:
1.准确定位,差异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地方实际,并以此为导向,坚持以产教融合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基石,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先导、教学、创新应用并重的办学理念,将教学科研、学生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正确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学科发展的方向,对学校发展、特别是工商管理学科发展作出准确定位,对师资队伍中各学科专业教师的比例做出相应调整,并要求各系和大多数教师都要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积极搭建有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模式。
2.本专业的研究水平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学院不断完善的科研鼓励政策激励下,目前已经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等领域凝练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近年来获得4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十多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
3. 本专业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本专业通过外引和内培两个途径来推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学院通过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引进高水平的教授和博士;另一方面,学院更加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赴国内重点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做博士后研究或访问学者。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形成了合理的研究团队。
4.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改革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孵化出了“管理学”、“质量管理”、“运营管理”3门校精品课程,以及“生产与运营管理”、“质量管理”2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同时建成了配套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从2010至今,共培养出了近1000名应用型管理人才,这些应用型人才成为江苏及周边省市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