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过程与创新实践成果
发布人:继续教育处  发布时间:2019-01-22   浏览次数:2189

一、建设目标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抓手,依据常州工学院办学定位和“工商管理”校“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建设历史,紧密结合常州市以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需求,以40年来的本土化校友资源、常州工学院聘任的常州市100名产业教授的骨干企业、地方性政府资源为依托,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和双向互聘的双向外来制度建设,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综合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应用性、开放性等特点,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实践特色,构建“应用引领、双轮驱动(理论和实践并重)、双证支撑(学位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工商管理学科基础和专业技能,培养一定的管理决策与执行能力的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培养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并重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思路明晰

第一,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基于OBE的教育理念,按照“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工商管理系老师的多次讨论和来自省市两级政府部门、省内高校、常州市知名企业、校内专家23人受聘组建的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的共同意见,调整后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标准能够体现出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定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有两个特点,一是有别于纯学术型和以往的通用型,是学术、技术和职业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二是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他们毕业后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做出较大贡献。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和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以及常州工学院发展规划中有关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文件精神,结合了常州工学院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教、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背景,明确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能够适合长三角地区发展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以及创新创业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信息化战略管理等岗位上从事具有高胜任力的高级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应用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第二,根据学生个性及成长需求,把培养适应区域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作为办学目标,着力架构“12345”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的需要。“1”是指贯彻“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创造力,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成才的各种积极因素,将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对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一技之长。“2”是坚持两个服务,即服务学生发展和服务地方发展有机结合,将人才培养聚焦到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服务的实力以及为学生谋取就业的能力上,实现服务学生就业、成长、成才与服务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两方面的双赢。“3”即确立三种人才类型,形成了卓越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应用型三足鼎立且有机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不同业态和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需求。“4”即致力“四纵四横”的协同育人模式,分别为校企、校校、校地、国际协同育人模式,并通过组织协同、平台协同、项目协同、活动协同四种方式实现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5”即构建由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学业指导体系、教师发展体系、教学监控与持续改进体系组成的五个支持体系。

第三,按照“提升人文素养、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实践能力”的思路,重构适应多样化复合应用型成人教育的管理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通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训课程、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

第四,实施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齐全度和有效利用率,充分满足学生实验、实训等教学要求,并能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改进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与相关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工学结合,全面提升成效。

三、专业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凸显特色

1.主抓产教融合办学特色,做好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有效实施。整合校内资源和校外实习基地资源,打造开放式、资源共享型的学校基础设施、实验室中心和企业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相辅相成,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来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共同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职业性”为培养目标,形成“精专业、强能力、高胜任”培养特色。

2.整合校内师资和合作企业兼职教师以及产业教授的企业资源,通过挂职锻炼和学历职称提升计划提高专业任课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管理人员担任专业客座讲师,形成教授、副教授、博士为主的理论授课和兼职教师、产业教授为主的实践教学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师资体系。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五年内,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教授12名,使得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与此同时,我们将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通过外出进修、在职读博,提高现有师资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博士35名,使博士研究生的比例提高到70%。积极外聘知名专家学者23人,带领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暑期实践和企业挂职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应用型教学水平,培养46名双师型教师。

3.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完善相关教学条件,加大实验教学、课堂实践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借助工商管理实践平台和相关教学系统软件,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参加科学研究等形式,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在现有管理学精品课程、质量管理精品课程和工商管理重点课程群建设的基础上,再积极申报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精品课程建设,并力争建成系列课程网站。

4.大力深化相关实习内容,把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暑期实习落到实处,由系部联系和安排学生进企顶岗实习,并由带队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核。学生每学年在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四周时间。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在现有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大力开发校外实践基地且深入合作,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派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暑期实习,专业实习,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能更好的结合,提高应用能力。

5.专业系十分重视落实“一生一策”制度。不仅关注学生整体,还关注学生个体,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侧面。专业系经常邀请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已毕业的学长学姐根据自身的经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解决专业认知的不足、缺乏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以及就业心态等问题,向学生介绍专业知识如何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在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协作下,我们按照规范化、体系化、模块化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各类指导渠道,以学生为本,进行全方位指导。

6.深化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教学与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两大基本任务,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参加科研所取得学术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往往体现着一个高等院校的综合水平。而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科研重点,应当放在应用型研究上,注重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我们通过积极承担地方经济课题,在为社会服务中提高教师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教师首先要成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提倡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要求专业教师逐步具备“双师”素质。从理论型转变为理论、实践结合型;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从专业型转变为复合型。

7.进一步加快专业内涵建设和提升特色。在现有基础上,加快相关核心专业课程的精品建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快共享共建网络教学资源,力争将绝对多数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为网络开放资源,为广大社会人士和继续教育人员提供参考和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8.形成专业系的专业建设的主体力量,二级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为依托,学校为支撑力量,产教融合深度落地为特色的专业建设与管理体制,以人为本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根本,以学校和企业为主力的办学模式和专业特色。

四、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1.培养方案:契合社会和区域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修)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我们在认真研究社会对管理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设计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体系,使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我们走访了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员的要求,直接了解社会对管理人才规格和管理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我们针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情况;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品质;工商管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工商管理毕业生的创造性;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等问题设计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调查表,对在江苏省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同时,我们还注意研究国家人事部组织的经济专业职称资格考试中工商管理专业的考试要求,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从经济专业职称资格考试中工商管理专业的考试要求中,我们知道,从事工商管理的经济师应当具备的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主要有经济学、统计与会计、管理学、市场营销和经济法等;专业知识与实务主要有战略管理、质量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创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我们把这些课程都安排到了教学计划之中。培养方案在校企合作基础上聘请的产业教授和企业高层管理者作为兼职教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保证科学、可行,契合现代企业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需要。对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作出相应的调整,压缩非关键骨干课程的课时,如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等课程。适当减少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类任选课程,增加专业拓展类课程;体现T型人才的要求。

2.管理制度

学校在专业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基础上制定了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考试、课程设计专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综合训练、毕设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并在日常运行中能够良好的执行。学院先后制定了《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经济与管理学院转专业选拔考核办法》、《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教学资料整理、存档的基本要求》、《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施规定》、《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细则》、《经济与管理学院科研教学奖励办法》、《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心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与《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标准明确、体系健全。教学管理系统包括由校级决策会议、主管副校长、教务处和学院组成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通过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组织落实管理制度体系,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具体体现在:

第一,学校建立教育教学监督系统。主要由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责任事故追究制度、信息员制度、考试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组成。通过教学监督系统督促检查管理制度体系的落实情况,实现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保证教学决策的有效实施和教学的正常运行。

第二,学院成立了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和教学质量管理机制。需要加强对各系的教学管理及其执行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通过教学监督系统督促检查管理制度体系的落实情况,实现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保证教学决策的有效实施和教学的正常运行。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有“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委员会”、“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材审核领导小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位委员会”与“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执行组”。学院通过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明确职责,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第三,专业系加强制度落实与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专业系成立教师委员会,按照学院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及相关管理办法,研究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方法、把控专业发展方向、监督教学活动。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专业系教师互查教学资料检查和课堂听课制度及时反馈完成教学资料的互查与完善;每一个任课教师对所承担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小结,定期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总结、改进和提高计划,保证教学小结的内容每一个班级和时间点的内容均由有所改进。长期以来将优秀的教学经验不断总结、提炼、深华和传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组织和质量提升的循环机制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3.教学条件

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常州工学院下属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之一。现设应用经济系、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系、财务管理与会计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公共管理系6个专业系,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公共事业管理9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及财务管理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目前,在校生(含留学生)2281人。学院建有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心实验室和常州市物流装备与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教学实验设备总值355万元(2018年预计再投入275万元),能够为各专业提供必要的实验实训。学校图书馆拥有经济管理类纸质图书资料125787册、纸质专业期刊104种。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与职称较合理、专业能力较强、富有生机活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在编教职工人数91人,教师人数93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21名、博士25名。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内培与外引相结合,不断优化师资结构,逐步建设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学院基于“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建有文化企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常州市社会科学院数据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州市创新创业与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常州市中小企业研究院”、“常州本土化总裁培训基地”等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教师获省部级以上奖3项,获市(厅)级以上奖20余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1项。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管理工程学报》、《旅游学刊》、《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等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已在环境会计、企业管理、区域经济、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领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学院充分发挥经管类学科和专业资源优势,多方位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学院承接了大量政府外包服务项目,如常州市民营企业家“百千万工程”培训、常州市会计代理机构负责人培训、新疆地区乌苏市和额敏县各类专题干部培训班;为中国人寿保险、常柴股份、天马集团、千红药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定制化管理培训,为本土中小企业举办多期常州市本土化总裁班;与南京理工大学、华球国际等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联合开展MBAACCACMA等教育培训项目。

4.教学质量与社会评价

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国家标准,学校根据现行相关文件进行具体落实。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善、合理,执行严格,遵照《常州工学院教学质量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学生学业学习满意度和毕业生满意度评价机制,通过相关调查数据的综合性分析,对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与服务、校园文化等满意度、专业教学质量满意度、毕业生对培养质量满意度高、用人单位对培养质量有较高的认可度等数据分析和研究,最终希望能够建立学生学业学习和专业培养质量的成效评价机制和预警机制。第一,在校生的满意度调查的长效机制。学生学业学习满意度评价方面学院由学工办统一拟定调查问卷然后发放后回收,实行抽样调查,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环境满意度、学习满意度情况,后续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由系部进行完成。同时专业系也加强任课老师的满意度调查,由班级导师或者辅导员负责调查实施,及时掌握学生满意度数据,采取跟踪反馈,建立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专业满意度。目前而言,我们根据学生需要和职业规划阶段性要求,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和企业界知名人士进入课堂教学或者举办讲座校,先后聘请江苏常发集团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谈乃成、阿里巴巴常州金坛溧阳区域经理李川川给学生做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发展内容教学,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通过这些本土化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现身说法,提高学生的社会感受度、认知度,了解未来就业需要准备的知识和能力,为自己的学业生涯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铺垫,从而提高专业认知度和专业满意度。第二,通过今年的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跟踪调查的教育教学建设项目的逐步完成,能够为后期的毕业生满意度报告提高第一手资料,并依此为依据调整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为后期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在校生和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的长效机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毕业班的辅导员和班级导师为主要执行人和责任人。每年10-12月结合江苏省和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跟踪调查数据以及当年毕业生满意度情况调查数据,形成完善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制度。通过以上的努力,在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与服务、校园文化等满意度、专业教学质量满意度、毕业生对培养质量满意度高相关指标数值均达到90%以上。通过对所培养人才的考核以及社会对所培养人才的评价,将实际人才培养的结果与最初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比较,找到差距,不断调整,寻求结果与目标的迫近与一致。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学校内部的考核,通过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到达的水平;其二是学校外部即社会的考核,以学生毕业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工作单位的工作成绩衡量学校教育的效果。

5.普通本科专业建设为成教专业发展积淀深厚

常州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于1980年首次招生,至今已有35年的办学历史,2000年升本,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首批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工商管理专业是我校2002年批准的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2005年通过特色专业建设验收,被评为常州工学院特色专业,同年被确定为常州工学院品牌专业建设点,2009年通过品牌专业建设验收,被评为常州工学院品牌专业。2017年通过校级重点专业建设验收。本专业在学校 “抓质量、创特色、树品牌、办名校”的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借鉴国内外同类专业的建设经验,力求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中创特色、树品牌,努力提升我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优势。现有的专任教师中,具有国外访学研修经历的人员4人,其中1人为江苏省教育厅留学基金项目,4人出国访学研修。省市青蓝工程、333831工程2人。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优秀教师1人。总体来看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均比较合理,能够承担本专业相关任务。2011-2015年,共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近700人,其中五届毕业生10个班级343 人,学士学位授予率达98%。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2名学生考研深造。近5年来,学生毕业前的英语四级国家统考通过率都在95%以上,六级通过率超过30%;计算机水平不断提高,学生100%通过了计算机一级水平考试,40%通过计算机二级水平考试,还有部分学生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证、报关员证、物流师证、中级口译证书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五、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丰富

教学改革方面,主要是从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质量保证、实践教学、学习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落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第一,设置完整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军训、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模拟实验、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还安排了和增加了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了课程实践教学课时数,如:《大学计算机信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ERP系统》、《运营管理》、《基础会计》、《统计学》等课程,分别安排了16-48学时等不等的课内实践环节。提高集中实践性环节总周数,使课理论教学总学时:实践教学总学时由1.891下降到1.741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设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等环节。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一样,要求精心编制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各种实习都要求学生写实习小结报告,记录实习内容和实习收获。制订对实习单位回访制度,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模拟实验方面,分别安排了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和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课程设计方面,我们冲破了“文科无设计”的传统,安排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质量管理等课程设计,强调实用性、综合性,主要从明确要求、严密组织、成果考核三个方面确保其教学质量。学年论文、毕业设计以论文的形式进行,主要抓好选题、指导和答辩三个环节,以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思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开展,工商管理加强了专业实验室、专业实习基地和专业阅览室的建设。目前已配备工商管理综合实验、ERP、管理决策模拟等课程有关的实验软件,能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综合性模拟实验。

第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在校外,我们利用长期协作关系,建立了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江苏北控智临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堂皇集团、江苏三星摩托有限公司、常州同大气雾剂有限责任公司、常州云锦服饰有限公司、常州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华恐龙园、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等多个专业实践基地。与它们签署了协议书,以满足学生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的要求。我们还准备创造条件,建立紧密型校企协作单位,使学生每年暑期能在企业中进行为期1个月左右的顶岗劳动,在企业中各种管理岗位挂职锻炼,使学生能预先熟悉企业的一般生产和管理全过程,实现“本科毕业生+经济师”的培养目标。

第四,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和教授

为了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管理的真谛,我们聘请了一批政府和大中型企业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管理经验的领导担任我院的兼职教授,并定期作专题报告和工作指导,扩大了学生视野。他们有常州太平洋工贸有限公司傅德铭总经理、常州市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华、常州新飞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钱耀东、常州中华恐龙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波、常州化工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唐仲翔、常州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杨为群、常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赵建军、常州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朱志洪等企、事业单位领导,定期请这些教授为学生作一些专题报告,有条件的还请他们担任一些课程的讲课工作,使学生更早了解企业、了解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第五,推动创造教育和创业教育实践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推动创造教育和创业教育实践,针对每个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依靠学生自主性发展,才能 “不拘一格”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进行学生个性化教育。根据大学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自主进行,同时社会又要求大学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要求,依靠班级导师,对学生的个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了职业生涯设计,制定了在校期间个人发展计划,并逐个进行了具体指导。(2)指导学生自主发展。我们归纳出学生中大体有:强化本专业,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学双专业,学实用技术,在校创业,准备进入外企等七种职业意向。根据“目标——途径”理论,由班级导师收集有关信息,就如何合理选择有效途径,实现目标,提出参考建议,对出现的先进苗头和典型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形成全体学生积极向上的势头。(3)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推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校建立每年一度的德智体综合测评,作为评定奖学金的依据。目的是通过全面、完整地记录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外社会实践内容和成绩,鼓励和促进学生根据自已的特长和条件,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应用和扩展知识,提高能力,更好地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为科学地评价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提供基础资料。 根据现代学习理论,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一样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成绩应是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管理专业更是如此,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因此,在学校建立的每年一度的德智体综合测评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完整地记录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外社会实践内容和成绩,鼓励和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条件,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应用和扩展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得到全面发展。

第六,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探索应用型创新教学方法

1)改变过去“一本讲稿,一支粉笔”的授课方式。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针对各门课程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提倡师生互动,启发式、讨论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并且更多地采用了典型分析、专题调查、情景模拟和心理测验等形式,变教师的单向传输为师生的双向交流,变简单复述性为灵活创新性。(2)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逐步改变了过去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每门课程根据其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水平要求和教学对象不同,分别采取闭卷、开卷、口试、笔试、论文、读书报告、实验、设计等考试形式,重在考评基础,考评能力。课程考核主要分为考试与考查,把平时作业、实验、考核、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比例各门课程不一定一致,在“三七开”到“五五开”之间。(3)开发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校花费500多万元购买了毕博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所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全部录入毕博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大量的供学生阅读、作业、测验的网络教学资源库。我们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创新人才培养对多媒体教学的要求,用独立研制或移植借鉴的方法逐步完成所有主干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和开发,开发大量企业管理实践方面的案例视频教学和案例探讨教学方法,以适应实际教学和网络教学的需要。

第七,为了进一步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行之有效的监督和调控作用,使我院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我院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经济与管理院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如下: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有“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 “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委员会”、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材审核领导小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位委员会”与“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执行组”。

第八,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根基,所有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与所授课程积极开展精品课程与工商管理重点课程群建设,并借助天空教师教室网络平台完善相关资料。管理学、质量管理先后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顺利通过双语验收;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运营管理获批校级建设课程、校级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大多数即将完成第一个建设周期。在原有国家级“十一五”教材基础上,先后出版各类教材4部。其中《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且《质量管理》2012年获得常州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现又获批2014年校级教材建设立项,进一步修订完善,定2016年出版。未来几年内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在现有国家“十二五”教材编写的基础上,争取组织编写24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包括《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组织行为学》、《创业管理》等。

六、学校支持专业建设并配套保障措施

1.科学组织,保障重点专业建设有序推进。学校高度重视成人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和重点专业建设,为保证该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常州工学院省级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点(含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领导由继续教育学院主管校长和教务处主管校长担任。成员由继续教育学院、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以及重点专业建设点申报二级学院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重点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由周中军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开展工作。部门协调顺畅,相关政策落实到位。为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各级部门职责明确,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建立了工商管理专业成教重点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明确了其责任、权利、义务及奖罚办法,为重点专业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

2.合理计划,确保重点专业建设稳步提升。学校设立了专项资金,学院还十分重视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一旦立项成功,学院将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对入选的校级、省级精品课程进行表彰奖励,制定了重点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的多项具体措施,在人员、资源、经费、场地等方面都给予了重点保障。实行项目负责制、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在师资队伍、课程教材资源、实验实训条件、教研教改等方面加大建设。

3.制定规章,确保重点专业建设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常州工学院成教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常州工学院成教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形成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负责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按照目标责任管理,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项目实施的信息采集、信息上报、信息反馈制度,保证项目建设信息畅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检查通报、评比验收制度,保证项目建设工作程序规范有序。

4.建设团队,为重点专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学校在团队建设方面,给予全力支持,集中优势力量搞好成教重点专业建设。围绕工商管理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发挥专业带头人在成教重点专业建设工作中的作用。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措施,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学校已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老师进行学历的进修,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以及学术骨干为重点,坚持优化结构,强化激励,构筑一支与学院的改革发展相适应、擅于职教、结构优化、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一流教师队伍。

5.加大投入,为特色专业建设夯实基础。学校今年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累计投入300余万元,主要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资源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研教改等四个方面,确保全部用于教学建设的投入,学校保证配套经费到位,保证相应的基建配套和人员到位,为成人教育的工商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夯实基础,促进成教重点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6.组织保障

为保证该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常州工学院省级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点(含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领导由继续教育学院主管校长和教务处主管校长担任。成员由继续教育学院、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以及重点专业建设点申报二级学院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重点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由周中军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开展工作。并且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一)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负责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点建设的日常管理、沟通协调和服务工作。负责在继续教育学院网站上开设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专栏。

(二)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对重点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给予指导。

(三)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为重点专业建设网站专栏提供软、硬件技术支持,协助继续教育学院完成网站专栏的建设和发布。

(四)申报学院:按照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遴选条件和建设标准,指定重点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组建以教师为主体,行业专家和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参与的建设团队,研究制定专业建设目标,填写重点专业建设点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申报书、整理完善课程基本资源,充实和丰富拓展资源。

七、专业品牌特色与优势

以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将学生获得成功的手段、能力、和成功的心智作为主要目标,全面落实“一生一策的”实施方案,突出师生共同成长与全面发展。贯彻“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创造力,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成才的各种积极因素,将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对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一技之长。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基本要求,本专业的特色概括为: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胜任、善创新”的“工商”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这里的“厚基础”是指能够熟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熟悉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宽口径”是指学生以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为基础的能够在知识能力上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包含市场运行管理)和信息化战略管理以及创新创业管理工作。“强能力”是指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高胜任”指的是经过四年的专业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具有高胜任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能力。“善创新”是指通过创业管理、商业模式管理、创业管理决策模拟、电子沙盘经营模拟、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的课程的学习和模拟训练,以及参加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各级各类的创业大赛、沙盘模拟大赛、创业管理决策大赛等“第二课堂”方式获得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工商结合”是指学校发展过程中较强的工科背景下,学生学习和掌握统计学(包含相关统计软件的使用)、管理运筹学、项目管理(包括相关软件熟练使用)、运营管理(实验室安装的相关软件熟练使用)、质量管理、先进制造技术、生产系统建模等知识模块,能够具有较强的“工”科性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绝对多数属于“大商科”性质的知识;这两者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复合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以社会微观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人类经济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普遍规律、一般方法和技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决策能力;二是综合性,注重管理学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1.准确定位,差异发展。

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地方实际,并以此为导向,坚持以产教融合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基石,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先导、教学、创新应用并重的办学理念,将教学科研、学生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正确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学科发展的方向,对学校发展、特别是工商管理学科发展作出准确定位,对师资队伍中各学科专业教师的比例做出相应调整,并要求各系和大多数教师都要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积极搭建有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模式。

2.本专业的研究水平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学院不断完善的科研鼓励政策激励下,目前已经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等领域凝练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近年来获得4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十多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

3. 本专业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通过外引和内培两个途径来推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学院通过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引进高水平的教授和博士;另一方面,学院更加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赴国内重点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做博士后研究或访问学者。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形成了合理的研究团队。

4. 在人才培养改革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并孵化出了“管理学”、“质量管理”、“运营管理”3门校精品课程,以及“生产与运营管理”、“质量管理”2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同时建成了配套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从2010至今,共培养出了近1000名应用型管理人才,这些应用型人才成为江苏及周边省市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八、共建校企合作平台,规范服务社会

全力推进服务地方工作,按照学校“一院一镇,百团百企”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对接活动。目前,经管学院共创建了实践基地近37家,实习基地与专业方向吻合度高,配有明确的指导教师,指导能力强,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有一定帮助。

1-1近三年学院校政合作横向课题及社会服务项目一览表

序号

名称

项目来源

备注

1

新疆塔城地区干部培训

新疆塔城地区相关县市委组织部

共承办乌苏市和额敏县专题干部培训班30个,参训人数超过1200人。

2

常州市民营企业家成长“百千万工程”

常州市委统战部

通过三年的努力,常州地区五校联合为常州地区民营企业家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3

常州市会计人才培训

常州市财政局

市财政局在学校设立会计人才培训基地,为常州地区会计人才提供专业培训和相关服务。

4

税务类课题研究

常州市地税一分局、五分局、国际税收研究会

共完成15项课题,研究成果或公开发表,或被政府采用。

5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委托研究课题

常州市工商局

  

6

常州汽配产业调查研究

常州市工商局

  

7

财政专项绩效评价

常州市财政局

承接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市旅游局财政专项绩效全过程评价项目。

8

财政专项绩效满意度调查

常州市财政局、金坛区财政局

承接项目15项。

9

新北区人社局大学生创业培训与指导

新北区人社局

参训人数210人,为常州 “双创”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10

常州市民营企业家“百千万工程”培训

常州市统战部

作为市确定的五个培训点之一,参与百千万工程培训项目。

此外,根据不同专业还与企业共建冠名班,目前设有安科电商班、瑞士酒店管理班、百胜营销班、黑牡丹工业工程班、财务管理澳弘班、恐龙园文化产业管理班、新北农行国际贸易班、人事人工商管理班。目前,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院与常州安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验室;与常州买东西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常州市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研究重点实验室,孵化创业型项目3个。

1-2 学院冠名班一览表

序号

冠名班名称

签约单位

签约时间

1

安科电商班

常州安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16.5

2

瑞士酒店管理班

昆山瑞士大酒店

2016.12

3

黑牡丹工业工程班

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4

4

财务管理澳弘班

常州澳弘电子有限公司

2017.4

5

恐龙园文化产业管理班

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

2017.4

6

百胜营销班

百胜集团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

2017.6

7

新北农行国际贸易班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新北支行

2017.12

8

人事人工商管理班

人事人集团上海公司

2017.12

近几年来学院为常州本地部分企业提供了相关培训与社会服务,反响良好。(见表1-3

1-3近三年学院校企合作培训及社会服务项目一览表

序号

名称

项目来源

备注

1

常州本土化总裁培训

常州本土总裁培训基地

共举办4期年度培训班,超过200家企业高管参与培训,为提升常州本土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发挥了作用。

2

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营销人员岗前培训

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

共组织4期培训班,参训人数200余人。

3

天马集团班组长业务培训

天马集团

年度培训,参训人数50人。

4

常州交通集团管理层培训

常州交通集团

年度培训,参训超过1000人次。

5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后备人才培训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年度培训,参训人数38人。

6

常州广电集团网络有限公司营销人员培训

常州广电集团网络有限公司

年度培训,参训人数40人。

7

中国移动常州分公司店长培训

中国移动常州分公司

年度培训,参训人数50人。

8

常州森萨塔校企合作员工学历培训

森萨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已合作4年,开设校企合作学历班4个。

9

常州星海电子校企合作员工学历培训

常州星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工商管理专业,40人。

10

常州天马集团校企合作学历培训

常州天马集团

工商管理专业,39人。

学院联合其他高校及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合作项目,已与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及华球国际等相关培训机构加强合作往来,进行了MBA项目的管理建设和ACCACMA项目的合作共建,承办常州市百千万工程项目,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1-4 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践基地汇总表

  

  

  

序号

基地名称

面向专业(方向)

基地地址

1

百胜餐饮集团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

市场营销

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

2

常州安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常州市武进区古方中路1

3

常州澳弘电子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

常州市新北区新科路15

4

常州博物馆

公共事业管理

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8

5

常州大华进出口有限公司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常州市通江中路8号三井大厦6-8

6

常州富都盛贸酒店

酒店管理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通江大道398

7

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工程、物流管理

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殷桥村23

8

常州回形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商管理、物流管理

常州市新北区长江北路26

9

常州马可孛罗大酒店

酒店管理

常州市新北区河海东路88

10

常州泉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

常州市新北区魏村镇青城村

11

常州市北斗星公益园

公共事业管理

常州市新北区黄河东路89号河海商务大厦2

12

常州市佳盟会计代理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

常州市钟楼区金百商业广场64

13

常州市勤业会计服务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

常州市小河镇兴镇路

14

常州市益发会计服务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

常州市新北区府翰苑7620

15

常州市钟楼区天爱儿童康复中心

公共事业管理

常州市钟楼区勤业路与勤业支路交汇处

16

常州天越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

常州市钟楼区劳动西路52

17

常州万达喜来登酒店

酒店管理

常州新北区通江中路88-1

18

常州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总队

公共事业管理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劳动中路8

19

常州新城希尔顿酒店

酒店管理

常州市武进区虹北路68

20

江苏创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常州武进区常武中路801号常州科教城创研港1号楼

21

昆山瑞士大酒店

酒店管理

昆山市经济开发区前进中路387

22

上海欧网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上海浦东金海路1000号金领之都19号楼2

23

苏州尼盛万丽酒店

酒店管理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大道西229(中央公园旁)

24

苏州洲际酒店

酒店管理

苏州市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旺墩路288

25

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常州分所

财务管理

常州市武进区延政中大道16号常州世贸中心B2503

26

天宁区红梅街道金百社区

公共事业管理

通江路金百国际12幢甲单元

27

兴化市竹泓镇人民政府

电子商务

兴化市竹泓镇工业园区

28

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事业管理

常州市新北区汉江路1

29

常州山洛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市场营销

常州市新北区通江中路266

30

常州市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发展有限公司

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溪新东街

31

丹阳飓风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工商管理、物流管理

江苏省丹阳市丹北镇珠峰路1

32

江苏凯隆电器有限公司

市场营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五一路257

33

江苏梦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工商管理

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梦得化工区

34

江苏堂皇集团有限公司

工商管理

江苏省丹阳市常溧东路3号皇堂工业区

35

江苏鑫海铜业有限公司

工商管理

江苏省丹阳市皇塘镇蒋墅

36

江阴市润达商务印刷有限公司

市场营销

江阴市澄江镇工业集中区南区(站西路249)

37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新北支行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常州市新北区通江中路311

  

1-5近三年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统计表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主持人

指导教师

立项年份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物流终端O2O模式创新

省级一般项目

朱慧敏、夏怡

李菼、唐纯

2015

基于人因工程的常州制造企业生产事故发生机理及防范措施研究

省级一般项目

何蒙蒙、李续楠

金青、王晓宇

2015

培育常州高新区经济新增长点的问题研究

省级指导项目

陈心仪、常婧

李亚卿、张虎

2015

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调查分析

省级指导项目

潘子钰、孙敏

宋秀珍、宗蕴璋

2015

常州农家乐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省级指导项目

陈路路、蔡春梅

任明丽、李亚卿

2015

老地名去哪儿了——常州“消失的老地名”之文化调研

省级指导项目

王周

吕兰兰、冯平平

2015

全民参保背景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省级重点项目

姜娇

陈建忠、洪秋妹

2015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对常州的影响调查

省级重点项目

陆小琴

谢金楼、俞贤辉

2015

全民参保背景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

姜娇

陈建忠、洪秋妹

2015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对常州的影响调查

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

陆小琴

谢金楼、俞贤辉

2015

常州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研究

省级重点项目

张华倩

李红、龚恩华

2016

电商时代常州地区实体店的生存状态及出路调查研究

省级一般项目

姜萌萌

印富贵

2016

常州先行先试养老产业化研究

省级一般项目

刘金凤、陈露

胡启兵

2016

常州高校90后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研究

省级指导项目

俞聪颖、曾玉娟

牟伟明、许珂

2016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资讯“一刊一网两微”建设

省级指导项目

吴天月

李菼、金中坤

2016

基于“统一管理 一人一方向”的快递模式实践——僖传速运

省级创业训练项目

李玲玉

何虹、常睿

2016

常州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研究

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

张华倩

李红、龚恩华

2016

僖传速运——基于多公司快递业务代理收发模式的创业设计

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

李玲玉

何虹、常睿

2016

“中国制造   2025”视角下的 江苏省制造业创新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省级重点项目

李和瑾、卢帆

李卫红、赵麟

2017

常州市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与定位研究

省级一般项目

张红梅、唐振宇

彭正辉、张晓亮

2017

常州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问题研究

省级一般项目

缪雪佳

李亚卿、张虎

2017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苏锡常 “城市角落”管理对策研究

省级指导项目

刘帅

其日格夫、于超

2017

电商推动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泓木船产业化   发展研究

省级指导项目

朱可钦

李菼、金中坤

2017

高校学生网络直播现象调研分析——以常州工学院为例

省级指导项目

王宇、杨文燕

秦红霞、孙春军

2017

江苏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现状调查分析

省级指导项目

王珠珠、魏颖

宋秀珍、徐霞

2017

“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快递业的发展研究

省级指导项目

张晨、张欣月

金青、张忠

2017

互联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省级指导项目

赵鑫鑫、许金培

甘信华、于忠霞

2017

基于微信的校园网络市场交易平台创业实践

省级创业训练项目

赵戌艳、杨剑

何虹、徐德力

2017

江苏梦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创新研究-阿米巴模式应用实践

省级校企合作基金项目

严月卉,吴越

徐德力

2017

“中国制造   2025”视角下的 江苏省制造业创新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

李和瑾,卢帆

李卫红,赵麟

2017

基于微信的校园网络市场交易平台创业实践

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

赵戌艳,杨剑

何虹,徐德力

2017

  

1-6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近五年教学获奖情况一览表

  

  

  

获奖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数目

获奖时间

多媒体课件制作

国家级二等奖

1

2011

省级二等奖

1

2013

教学成果奖

省级二等奖

1

2013

优秀毕业论文指导

省级一等奖

2

2015/2016

省级二等奖

1

2014

省级三等奖

2

2014/2015

学科竞赛指导

国家级一等奖

1

2016-2017

国家级二等奖

10

2016-2018

国家级三等奖

18

2016-2018

国家级优胜奖

1

2017

省级金奖

1

2017

省级银奖

1

2016

省级铜奖

2

2016

省级一等奖

2

2016-2017

省级二等奖

15

2015-2018

省级三等奖

28

2015-2018

省级优胜奖

1

2016

市级一等奖

1

2017

市级三等奖

2

2017

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文科组

市级一等奖

1

2015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市厅级一等奖

1

2017

市厅级二等奖

1

2017

市厅级三等奖

1

2017

市厅级优秀奖

3

2018

1-7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一览表

名 称

时间

数量

教改课题

校级教改课题立项

2015

8

委托课题

2015

2

校级教改课题立项

2016

5

省级教改项目

2015

1

省级教改项目

2016

1

课程建设

校级重点课程建设

2015

16

网络课程

2015

8

校级重点课程建设

2016

14

网络课程

2016

5

网络课程

2017

14

教材建设

校精品教材建设立项

2014201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