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苏南、面向长三角地区,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素养,拥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微特电机和电力装备等电气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预期学生在毕业后五年左右能达到的目标如下:
目标1:具备电气工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工程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等电气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目标2: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研究微特电机、电力装备等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能设计出解决方案,在技术和方法上具有创新意识。
目标3: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在微特电机、电力装备等电气工程领域的工作岗位上开展交流与合作、独立从事和组织工程项目,并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
目标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能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持续发展,服务地方与社会。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微特电机与电力装备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电气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1.工程知识 | √ | √ | | √ |
2.问题分析 | √ | √ | √ |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 | √ | |
4.研究 | √ | √ | √ | |
5.使用现代工具 | √ | √ | | √ |
6.工程与社会 | | √ | | √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 √ | | √ |
8.职业规范 | | | √ | √ |
9.个人和团队 | | | √ | |
10.沟通能力 | | | √ | √ |
11.项目管理 | | √ | √ | |
12.终身学习 | | | | √ |
三、主干学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气、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四、主干课程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原理与拖动、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供电技术。
五、主要实践性环节
电工实习、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六、学习年限
标准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为8年。
七、授予学位
成人高等教育工学学士